top of page

新加坡碳市場分析

Updated: Aug 29, 2023

新加坡碳市場和碳信用額


概述

新加坡成為2019年第一個引入碳價格的東南亞國家,激勵各行業減排並支持向低碳經濟轉型[1]。該國推出了碳交易市場“氣候影響X”(CIX),其中包括用於交易大量碳信用額的數字平台和基於自然的項目市場[2][2]。這一舉措得到了新加坡國家投資公司、證券交易所和最大銀行的支持[2][2]


新加坡碳市場的監管框架受《碳定價法》(CPA) 管轄,該法於 2022 年進行修訂,以支持新加坡到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1][3]。政府還投資低碳技術並評估進口電力的技術和監管框架[4][5]


碳市場對新加坡經濟具有重大影響。據估計,到 2030 年,該地區產生的潛在抵消每年可為經濟活動帶來 100 億美元的收入[6]。新加坡正在利用其作為商品貿易和金融服務區域中心的地位來提供碳管理服務[7]


新加坡碳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星展銀行、新加坡交易所(SGX)、渣打銀行和國家投資者淡馬錫控股[8]。該國還在與一些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進行談判,包括谷歌、微軟和亞馬遜[9]


新加坡碳市場面臨的挑戰包括確保清潔、負擔得起且可靠的能源未來,因為電力行業約佔新加坡碳排放量的 40%[5][4]。然而,該國也看到了不斷增長的自願補償市場的機會[10]


展望未來,新加坡有望成為西方成熟碳市場與該地區新興市場之間的橋樑[11]。該國還致力於擴大全球自願碳市場並通過創新利用碳市場的潛力[12][13]


新加坡碳市場概況

新加坡於2019年成為東南亞第一個引入碳定價計劃的國家,設定每噸溫室氣體排放徵收5新元的碳稅,以激勵所有行業的減排[1]。公司可以通過購買碳信用額來抵消這筆成本[11]。為了促進這一目標,新加坡推出了碳交易市場 Climate Impact X,並得到了國家投資公司、證券交易所和最大銀行的支持[2]。該國還尋求通過與氣候影響X等實體合作來增加自願碳信用額的交易[14]。作為對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承諾的一部分,新加坡正在認真對待碳市場和項目的審查,並最終確定了本地公司的國際碳信用額清單[15]



新加坡的碳信用額交易

新加坡建立了碳信用額交易數字平台,重點服務跨國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等大型買家[14][2]。 Climate Impact X (CIX) 就是這樣的平台之一,其中還包括一個基於自然的項目市場[2]。另一個是 AirCarbon Exchange (ACX),它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交易代幣化碳信用額,並與其他地區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開發碳信用額市場[16][17]。這些平台旨在提供價格透明度並滿足國際認證標準[14][17]。在新加坡銷售碳信用額的收入被視為應稅收入[18]


新加坡碳市場的監管框架

新加坡正在積極致力於開發國際碳交易市場和服務生態系統以支持脫碳[14]。該國實施了《碳定價法案》,成為東南亞第一個引入碳價格的國家,每噸溫室氣體徵收5新元的稅[1]。為了實現到 2050 年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新加坡修訂了《碳定價(修正案)法》,進一步的立法修正案正在進行中[3]。政府還投資低碳技術和研究,並在氣候行動計劃中概述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戰略[4][19]。此外,新加坡綠色計劃 2030 旨在將新加坡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城市,目標包括到 2030 年使 20% 的學校實現碳中和[20]


碳市場對新加坡經濟的影響

新加坡正在積極開發國際碳交易市場和服務生態系統以支持脫碳[14]。該國良好的聲譽和基本面,以及其作為商品貿易和金融服務區域中心的地位,使其成為提供碳管理服務的理想地點[7]。到 2030 年,該地區因擴大碳市場而產生的潛在抵消每年可帶來 100 億美元的經濟活動[6]。新加坡發起的氣候影響 X 倡議包括一個基於自然的項目市場和一個碳信用額可以自由交易的交易所[2]。然而,仍然存在結構性障礙和不明確的市場動態限制了機構投資者參與這些市場[21]



新加坡碳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新加坡推出了碳交易市場“Climate Impact X”,得到了國家投資公司、證券交易所和最大銀行的支持[2]。該市場包括一個基於自然的項目平台和一個碳信用額交易平台[2]。在星展銀行和渣打銀行的支持下,一個新的全球優質碳信用額交易和市場也將於今年年底在新加坡推出[22][8]。新加坡的貿易公司生態系統處於有利地位,可以滿足人們對碳市場活動日益增長的興趣,政府致力於支持該領域的本地企業和初創企業[7]。包括谷歌、微軟和亞馬遜在內的一些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正在與新加坡的新碳抵消交易平台進行談判[9]


新加坡碳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新加坡在確保清潔、負擔得起和可靠的能源未來方面面臨重大挑戰,電力行業約佔全國碳排放量的 40%[5][4]。我們正在努力減少這些排放,同時維持安全和可持續的電力系統[4]。新加坡還努力成為國際碳市場的中心,無法實現排放目標的國家可以向那些已經實現排放目標的國家購買信用額度。[6][11]。然而,由於可再生能源的獲取有限,該國面臨著障礙[23]


新加坡碳市場的未來前景

新加坡正在利用其在亞洲的中心地位,充當西方成熟碳市場與該地區新興市場之間的橋樑,重點是擴大全球自願碳市場[11][12]。該國正在見證新興趨勢,例如原始設備製造商向後整合到電池行業以及碳市場公司的生態系統[24]。碳定價的勢頭不斷增強,預計碳市場將轉向清除信用[25][26]。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新加坡碳市場的自願行動需要大幅增加[13]。此外,可持續金融領域對碳市場和脫碳戰略管理技能的需求不斷增長[27]


參考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bottom of page